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首页 > 行业动态

小知识:古代“春运”也很忙

2015年01月29日 来源:中国交通造价网 作者:交通造价网

今年的春运还没开始,但春运的火车票已经开始发售,图文并茂的抢票攻略正吸满人的眼球。虽说春运是我们近30年才有的社会现象,可“年”早就有了,古人也是要回家过年的。

那时,虽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人们也是想尽办法,日夜兼程奔赴在回家路上,那也是名副其实的“春运”。

秦代有“高速”路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便发现了大量车马坑。

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驰道是秦国的国道。

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一般人认为驰道为皇帝专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的“车同轨”有了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的公路网并不是为当时春运的需要而修建的,而是出于军事战略物资输送的考虑,但它对诸如过年这样的民间风俗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理解为它是古代春运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畜力车是春运“大巴”

陆路交通在古代春运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后期造船技术的日益成熟,水上交通便成了江南和沿河海地区旅客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一方式直到近几十年,才退出春运客流市场。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以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国外学者认为,车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世纪时首创,其实中国人也不晚,使用也很早,史料记载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车了。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黄包车和三轮车出现较晚,黄包车是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因此北京人称之为“东洋车”。

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的路上仍能看到马车。

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 车回家就很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因为不是一天能到家的,古代路边的小饭店、家庭旅馆、官办驿站也多,食宿方便。

唐代“春运”什么价

在唐朝,若是一个人要回家过年,得是啥价儿?比如,有人要从北京回到石家庄过年,路程以300公里计算,大概得花多少钱?

最贵的,要数坐马车。唐代的标准速度,马车一天大概走70里;标准收费,马负重100斤,每走100里,收费是100文。虽然多数人都不止100斤,但也相差不远。而且,长途的路费,若是照每公里的均价,总要比短途便宜一点。这么算来,要走300公里的路程,算上中途的休息时间,大概得十来天,路费要600文。加上这十来天的食宿,起码得准备一两银子,这才算够。

唐代的一两银子,从购买力上来说,相当于如今的2000多元。按2000元计算的话,在唐代,一个身居北京的人,要回到300公里之外的老家过年,若是全程都坐马车的话,大概就得相当于如今2000元的盘缠。

当然,哪怕对历史不了解的人,看多了影视剧,也知道坐马车是有钱人的交通方式。所以,若以最高等级的方式来衡量,2000元也不算是天价。

而对于多数百姓来说,走水路是比较合算的方式。水路纵横交错,无上山下坡之苦,且交通便利,运费便宜。水路按平均速度来算的话,一天也能走50里左右。这么一来,从北京回到家里,需要近半个月,和坐马车相差不多。而在费用上,尽管无明确数据,但根据相近的例子来推测,若是逆水最多也不超过100文。当然,若是顺水,价钱起码还能对折。这么算来,从水路回家过年,路费也就相当于如今的三五百元。

参照唐代的工资标准,九品芝麻官这样最基层的“国家干部”,月薪不超过半两银子。若是要坐马车回家,恐怕得节衣缩食大半年。年年如此,为了回家过年,都得勒紧裤腰带过上大半年的苦日子,自然不太现实。若是搭船,区区一两百文,就轻松多了。

唐代的马车,是最高等的交通方式,大概相当于如今的飞机了。而坐船,从花费上来说,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坐火车,是多数百姓会选择的较为实惠的出行方式。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搭“11路”公车,走路回家。其实,这种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学子赶考,多数时间就是坐“11路”,偶尔才搭船。所以,若是赶上科举年,学子们都得提前大半年动身。这么一来,连船费都可以省了。而根据当时人的记录,步行的话,平均每天也能走四五十里,其实和坐船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关键字: 小知识:古代“春运”也很忙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QQ空间 百度贴吧 开心网 更多

看完新闻后您对该法规的评价是:

评论【全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