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首页 > 行业动态

“一带一路”频出利好 中国标准借船出海

2015年04月28日 来源:中国交通造价网 作者:交通造价网

“一带一路”正成为中国新一轮开发和“走出去”的战略重点。近期,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确定和《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正紧跟“一带一路”战略,期盼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这其中,中国标准的“走出去”,可带动设计、咨询及背后一系列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让中国创造在更大层面上获得世界认可。

从2012年3月16日首批12本《中国交通建设标准规范》外文版的发布至今,中国标准在海外运用的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动其“走出去”?中国交通新闻网选取了5个由中国交通企业采用中国标准设计、施工的海外项目,介绍其经验做法,并邀请专家对中国标准“走出去”建言献策。

观点

中国标准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

中国港湾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耿光宏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必然是着力点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目标现实且紧迫。目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逐步成熟和实施,有竞争优势且与市场相迎合的产业可以率先突破,让中国标准随着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一起带动中国产品与服务全面走向世界。

技术引领,标准先行。目前,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地位的树立,中国的技术标准正逐步被外界所熟悉,还在一些项目中得以应用。

但要占据主导话语权,这仅仅只是开始。除了中国标准与欧美标准在体系、参数方面的不同,仅语言障碍就把很多机会拦在了门外。要获得话语权,必然要先熟悉语境,适应现存的规则。对于标准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国家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已达成共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成立了工程技术标准委员会,并以“CHINA CODE”为中国标准“走出去”的统一标识,合行业之力、集整体智慧抱团争取话语权。2009年,交通运输部、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联合开展了“中国交通建设标准”外文版编译出版工作,推动92本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及水运工程行业标准走向国际。

让中国标准“走出去”,中国港湾有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我们编译的《水运工程施工通则》和《水运工程设计通则》在广州首发,反响热烈。这两本通则也为后续一系列的标准翻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中国港湾正在牵头行业内各单位进行“中国交通建设标准”中水运工程系列标准的外文版编译工作,初译工作进程过半,要符合英文表达和国际术语规范,接下来的校核工作还很艰巨。但依靠多年来培养的熟悉中外标准的专业人才以及国际标准协会的参与和重视,坚定了我们逐步构建中国标准国际地位的信念。

用中国标准成就中国建造

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李毅谦

近年来,中国企业与国际领先承包商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如何能加速缩短差距,将中国施工转变为中国建造,我认为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十分重要。

现在,一个标准体系可以带动多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标准是链接产业的有效抓手。标准的输出,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抱团“走出去”,通过中国标准使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实现最佳组合。

当中国标准被国际普遍认同和接受后,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空间和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但能在高端市场中获得份额,也有利于增加整个产业链条上“中国元素”的比例。同时,以海外工程项目建设为平台的中国标准和设计理念融入当地,不仅能加强不同国家和建设标准之间的技术科研交流,还可能形成针对当地环境的工程专用规范。

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创新,从而达到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目的。由此看来,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意义已远超出项目建设本身。

一揽子承包有助标准输出

中国中铁四局副总经理 邵刚

中国企业“走出去”能走得多远,关键在于中国标准能不能获得认可。目前来看,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和国家,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标准。而在这一点上,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但要想让这些地区和国家认可中国标准,路还很长。

对于如何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我认为:第一,“走出去”的企业,要严格按照中国标准,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这是根本;第二,“走出去”的企业,要尽快实现标准输出,最好的办法是实行一揽子承包,EPC就是很好的模式。

案例

安哥拉社会住房一期工程采:用中国标准提速度保质量

由中国中铁四局承建的安哥拉社会住房一期工程(简称“NCC一期工程”),是安哥拉政府战后为解决国内居民居住问题上马的“康居”工程。

在房屋建筑业领域,尤其是在非洲、拉美这些国家,对欧美标准的理解和认同度比较高。

2007年,中铁四局与安哥拉政府就NCC一期工程进行商务会谈,经过反复努力,获得了安哥拉政府对中国设计的认可,确定该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即EPC模式)施工。

合同签订后,中铁四局派出了精干高效的前方工作组赴安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工作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技术队伍,负责了解地质情况、气候条件、类似工程情况等;第二部分是行政队伍,负责了解安哥拉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特点、材料使用习惯等;第三部分是商务队伍,负责了解业主对工程的期望和要求。

担负设计任务的中铁四局设计研究院海外分院院长于大猛说,欧美标准和中国标准从技术上来说并无高下之分。NCC一期工程的建设,安哥拉政府希望尽快投入使用,但他们的投资又相对有限。在这些因素制约下,相比欧美标准,采用中国标准表现出投资少、速度快且质量标准却并不降低的优势。

委内瑞拉迪阿铁路:成套技术支撑标准“走出去”

委内瑞拉迪阿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成套技术输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南美洲第一条高速铁路,同时还是目前中国中铁在海外实施的最大工程项目。

迪阿铁路项目线路全长471.5公里,合同金额75亿美元,横贯委内瑞拉北部4个州,设计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运营时速220公里。

中国中铁国际集团委内瑞拉分公司为迪阿铁路项目EPC总承包商,该项目在满足国际铁路联盟标准的同时,具体执行中国高速铁路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铁路建成后还将采用中国机车车辆和列车控制系统。

中铁国际集团委内瑞拉分公司总经理肖发明介绍,采用中国高铁技术规范标准的优势在于,它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中国高铁成套技术的输出,对于委内瑞拉来说,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加上配套的人员培训管理,就可以掌握世界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且整套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行速度快、稳定性能好、后期运营成本低等优势。

肯尼亚蒙内铁路:做足方案艰苦谈判获认可

截至目前,由中国交建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进展顺利,计划今年年底开始试铺架。蒙内铁路全长472公里,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进行建设,是目前为止中国铁路真正意义上“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

近年来,肯尼亚经济发展迅速,但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是铁路运输薄弱。尤其是国内最大的两个城市蒙巴萨至内罗毕之间,迫切需要引进一条现代化的标准轨铁路。

在这种背景下,从2008年起,中国交建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为肯尼亚蒙内铁路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方案设计和方案比选,先后拿出了多种方案的可行性报告,深入细致地进行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分析评估,赢得了肯尼亚国内的认可。在采用技术标准上,中国交建和肯尼亚政府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确定本项目采用中国技术及标准。

中国标准的输出意味着包括中国工程、设备制造、机车车辆、零配件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输出。目前,蒙内铁路所用的全部钢轨、道岔、机车、车辆、工程机械、仪器设备、钢材、粉煤灰等都将采用中国产品,从国内进口,这也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拉动。

此外,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第一段铁路,也是东非路网的咽喉,该项目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意味着后续延伸到乌干达、卢旺达以及南苏丹的数千公里的东非铁路网都将可能采用中国标准及技术。

印度尼西亚苏拉马都大桥:在中国规范大餐中加上当地作料

时间追溯到2005年,承载着改变印度尼西亚泗水和马都拉两岸岛屿人民期待的苏拉马都大桥项目正式启动。

在修建大桥之前,印度尼西亚本国并没有建造过大型桥梁,也没有适用于大型桥梁的设计规范。现有的中小型桥梁多为日本、欧美等国公司采用英国或其他规范设计,且当地的桥梁规范只适用于建设跨度小于100米的桥梁,远不能满足苏拉马都大桥的设计、施工需要。按照印尼以往建桥的惯例,苏拉马都大桥的建设需采用英国和美国的有关标准规范。

但是通过实地考察、认真测算,在掌握了一手数据后,承担大桥设计工作的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认为,如果采用英、美国家的规范,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多种规范配套使用,势必造成规范和标准本身的不统一;为了配合英、美国家规范,大桥的配套设施和附属结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完善;对于建设材料的选择,也只能依赖英、美等国家产品。于是,他们力主采用中国规范和中国标准。然而,中国规范在印尼从未使用过,也没有相关的英文或其他外文版本。为此,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进行了周密严谨的研究工作,最终,大桥建设采用了中国规范,并以此为基础,作了适当的补充完善,编制了苏拉马都大桥专用的设计、施工规范,这也成为中国桥梁规范成功应用于国外桥梁建设的第一次实践。

赤道几内亚恩比尼大桥:主动沟通尊重习俗消疑虑

恩比尼大桥位于赤道几内亚巴塔市至恩比尼市公路跨维纳河上,大桥全长1698米,属于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从资金、技术、材料、人员、施工到设计、监理、管理,该桥均采用中国标准。

一直以来,当地业主偏向于采用西方标准,对于决定选用中国标准,赤道几内亚政府还有一些疑虑,比如:按照西方标准,大桥钢结构应采用钢筋搭接方法,而中国标准则使用钢筋焊接工艺,业主担心焊接会破坏钢筋强度及材质相溶性,影响质量达标;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关于人行道及护栏修建方位要求也不一样……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部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钢筋焊接工艺通过现场抽样检验,顺利达标,消除了政府的疑虑;人行道及护栏施工则根据政府要求进行调整,也获得了认可。加之,中交人诚实守信,在当地打响了品牌,并树立起了施工成本低、质量高、效率快的好印象,项目最终选用中国标准。

虽然在输出中国标准的过程中会遭遇一些业主的质疑与不认可,但单从施工方面来讲,选用中国标准能够帮助项目部顺利开展工作。一方面,项目部不需要再进行专门针对西方标准的试验检测等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项目所需的各类材料、设备等选购市场更大,选购人员对市场更熟悉,项目成本及工期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字: “一带一路”频出利好 中国标准借船出海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QQ空间 百度贴吧 开心网 更多

看完新闻后您对该法规的评价是:

评论【全部评论】

相关资讯